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文化 > 饮食杂谈 > 正文
舌尖背后的人生五味
2014年04月11日 来源:网络 浏览: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即将开播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1》(以下称《舌尖1》展现的是一幅中国气质的美食图景,那么,《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称《舌尖2》)则是绕到了舌尖的背后,刻画与食物相关的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包括他们的生存困境,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秉承着朴素东方价值观的忧欢生活。在“食物”的穿引下,可以窥见人们的生活与心态在动荡,而浓郁的乡愁、对美好的向往却始终未变。无论从文化的深意,还是由此带来的商业效应,《舌尖2》都在进行新的探索。

  舌尖背后的人生五味

  一些提前看到《舌尖2》的业内人士说,虽然片中的食物依然让人垂涎欲滴,但其实关于食物的部分在每一集之中的分量是有所减少的。取而代之的是大段的人物之间的对话,人们居住的环境状况以及相互依靠的背影。

  这样的用心,从《舌尖2》七集的内容布局中就可窥见,直指“人”的集数占去了大半。其中,《脚步》一集是跟随那些奔波在路上的人们,品尝他们辛劳与汗水中的苦辣酸甜;《心传》讲传统烹饪在家族或师徒中的承载;《家常》则走进一户户平凡人家,看中国人平实质朴的生活期许与处世之道;《相逢》是呈现中国人相聚别离背后藏匿的深切情感;《三餐》是通过细品中国人的一粥一饭,来讲述人生的五味杂陈与酸甜苦辣。

  这一季的味道将不只是在舌尖,而是“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近日在长沙参加论坛活动的总导演陈晓卿,在分享《舌尖2》其中一集时透露,一个多小时的片子里,他唯一在乎的只有一句台词,一句有关中国留守儿童大数据的台词。“我们拍这么一整集,就是想找机会,说出这么一句话”。因此,《舌尖2》更像是一个折射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镜子,失独家庭、421家庭,都将通过“食物”表达出来。

  比如,生活并不像食物那样的光鲜美味,而是辛酸与痛苦之后或许才有一缕阳光。这样的生活哲理在《舌尖2》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已被网友们疯狂转发的《舌尖2》片花中的那对四川养蜂夫妻就是如此。片中的四川泡菜、莴笋炒腊肉、火巴耳朵都出自他们的双手,尤其是用蜂蜜入食材后烹饪出的诱人美味,令人赞叹。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养蜂人要一年奔波三百天,辗转2万公里,辛苦程度难以想象。片中的主人公是从四川出发,穿越秦岭,最后落脚在甘肃。他们的家当就是几十成百的蜂箱,还有为了迁徙而用的帐篷。养蜂人大概平均一个月就要搬一次家,因此,帐篷就是家。但女主人说:“从我们俩认识到现在从来没有分开过,我觉得做什么不重要,只要我们俩在一起,就是最浪漫的事情。” 男主人说,“四川的火巴耳朵(惧内),还是有一定好处呀。”其中渗透着普通人的生存智慧,令人感动。

  平民菜才有的家乡味

  《舌尖2》中没有什么“高大上”,被陈晓卿称作是“平民食物”的味蕾反倒是主角。有些饭菜甚至在当地的官方特色食谱中排名靠后,或是干脆难觅踪影。而恰恰是这样的平常东西和小东西,才是真正的家乡味道;除了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们,外人很难了解其中玄妙。

  陈晓卿的创作思路最早可溯源至他对北京平民食物的认知过程。安徽长大的陈晓卿到北京之后一直难以对京派食物发生兴趣,直到读了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最让陈晓卿难忘的是,梁实秋描述自己1926年赴美留学归来时的情景:一出正阳门火车站,“乃把行李寄存于车站,步行到煤市街致美斋独自小酌,一口气叫了三个爆肚儿,三个品种一个不落,吃得我牙根清酸……”梁实秋评价说,“这顿饭,乃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余年犹不能忘!”

  这就是故乡给予味蕾的强大记忆。

  后来的陈晓卿在美食界开始小有名气,尝遍大江南北各种美味。但在他看来,“好吃”这件事却始终与食物本身没多大关系,而是和记忆有关。有一次陈晓卿在广东吃名菜,联想到了小时候第一次尝试用白糖(4795, -21.00, -0.44%)拌油渣的情景,美食体验居然迅速升级。

  “我仔细做过研究,原生态饮食一旦离开故土,原料、作料的供应都不可能有以前充足地道;另一方面,在陌生的环境下,面对全新的客人,下手时不免要多看看顾客的脸色,做很多让步。众口难调,菜不免中庸起来,原先支撑做菜的某种理念也开始动摇。” 陈晓卿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在城市餐饮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大厨的脸色,很难像乡间的那些人们一样自信。

  因此,《舌尖2》找寻的是一批特殊的人,和他们的故乡味道。陈晓卿将这样的厨艺高人比作是风清扬——背负绝学,遗世独立。“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三两个知己,绝不会参加武林大会之类的有套路规则的选拔。他们做的菜永远是小众的:有性格,意气风发,绝不会考虑劳什子评委渐渐迟钝的味蕾和已经退化的牙齿。”

  罕见食材将迎新商机?

  边看电视边在网上下单,成为《舌尖1》播出时一个独特的商业现象,这也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当时,一个围绕“舌尖”的周边产业链也迅速形成。

  网络堪称是《舌尖1》商业链条中最突出的现象,反应迅速、花样之多,令人惊喜。甚至还有有心人几乎收罗全了《舌尖1》中出现的所有美食,做成专门的网站,而每一个食物的链接都直接导向货源店铺。一个从电视到微博话题,再到淘宝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完美循环由此形成。

  《舌尖2》还将撬动哪些被人忽视的商机?

  在《舌尖2》第五集《秘境》中,一些“饮食的末梢地区”将被搬上舞台。这些地方受现代文明影响较小,因而得以保存食物的原味。比如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还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深处,以及沙漠中最干旱的地带。在看尽了色彩斑斓的家常美味之后,吃客们的目光很可能会转向那些不为人知的食材,开始在山野之间、人间秘境中寻找新的味蕾刺激。而这样的饮食关系也恰恰与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相关,那就是隐含着人与自然之间的融洽与虔敬。这样的大主题对于商家是再合适不过的,既能很容易地挖掘到市场空白点,又可以作为营销的噱头。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向记者表示,与《舌尖2》同步启动的活动将是系列性的,包括“舌尖美食达人”网络评选、“全国美食总动员”主题征集以及多角度的网络推广。可以做一个遐想,在网络的巨大搜索和互动功能下,将有更多的“鲜为人知”的食材被曝光,更多的人间烟火、酸甜苦辣将被回忆和分享。

  所以,未来能捆绑《舌尖》继续赚钱的,将是懂得人生味道和情感营销的一群人,因为“吃”这件事,原本就是一部生活演义。

[编辑:IDRI]

推广信息
“深圳饮食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idri@szeat.net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service@szeat.net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深圳饮食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深圳饮食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广告联系:0755-83268082 邮件:service@szeat.net
主办单位 |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 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 | 深圳市巨邦企业总公司
联络函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法律声明 | 资质证书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5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