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经营管理 > 行政管理 > 正文
如何防止员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2015年04月08日 来源:职业餐饮网 浏览:  

 

  管理要注意“负荷度”的调整问题。一定要尽量做到在“日常”中随时调整,并尽量选择“微调”的方法。
  众所周知,抽烟是个坏习惯。虽说很多人都想戒,但真正能戒烟成功者却总是极少数,这是为什么呢?
  你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还是毅力不够,抵制不住诱惑呗!
  恭喜你答对了,你有一个极高的智商,能这么利索地想出答案。
  但是我要反问你,既然“抵制住诱惑”这种“毅力”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为什么又有这么多人妄图使用这种“笨方法”去达成目的呢?这实在是一件不符合逻辑的事情。
  让我来告诉你一个戒烟的好办法,把“戒”改成“借”就好了。你可以轻松得多地达到相同的目的。
  这里有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不要试图“一举成功”,“彻底”戒掉。这不但是因为一般人很难有这样的“毅力”,往往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而且,“彻底”戒掉一段时间后,如果由于某种偶发原因(如遭到朋友死劝,或遇到特别大的烦恼事等等)再度吸上的话,下回再想戒可就更难了。如此周而复始,戒烟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而心理承受力却会越来越差,绝大部分人都会在最后采取“破罐破摔”的态度收场—早死晚死,听天由命吧!不耽误今天多抽几根烟。
  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留有余地”,降低戒烟的门槛。别戒得太猛,给自己留点“念想”,实在想抽的时候允许自己抽上一根。因为心里有了这种念想,反而能够降低吸烟的欲望。这就好比“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理,你到朋友家看到一本好书,令你爱不释手,你肯定会一目十行地把它看完。但如果你去了书店把书买回家来,即如果你自己“拥有”了这本书的话,你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反正书已经是我的了,什么时候看都可以”的心理,结果那本书就只能躺在你的书架里,也许布满了蜘蛛网你都不会再多看一眼。因此,“戒烟”也是一样,如果你想彻底“斩断”吸烟的欲望,它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不停地抓挠你的神经,令你心神不宁,注意力分散,直到意志力崩溃;相反,如果你给自己留下一点“实在想抽的时候可以抽一根”的念想,因为保存了未来吸烟的可能,令吸烟的“权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你”,反而会让你心安,反倒能逐渐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吸烟”这件事中转移开。
  因此,为了做到这一点,“借烟”抽比自己“买烟”抽强。这倒不是为了省钱。一是总是麻烦人家不好意思;二是如果自己的身上总是揣着烟,也很难控制住自己的“烟量”。只有“借烟”抽,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自己的吸烟欲望与数量。如此周而复始,逐渐使“吸烟”这件事对自己的诱惑力越来越小,吸烟量越来越少,直至最终彻底戒掉。又或者也许虽然量会变少,但一生都无法彻底戒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减少吸烟量”总比“戒不了瞎忙活”强。这才是一种真正“务实”的态度,这恐怕也是“次好”原则的一种生动体现。
  是为“戒烟”的“借烟理论”。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借烟理论”,它在我们的企业管理当中可以派上大用场。
  我们的管理者在管理当中往往容易犯“走极端”的错误,致使管理工作中动辄出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从而造成我们的很多管理手段总是难逃“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周而复始”、“原地打转儿”的怪圈。
  所以,凡事留有余地,存有念想,就是说,要保持一定的“弹性”才可以做到“可持续”。而只有“可持续”的东西才能最终“修成正果”。反之,任何“不可持续”的东西,总是“原地打转儿”的东西,都会为企业带来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巨大浪费,尤为关键的是,会对企业文化中至为宝贵的“激情”产生极大的伤害。
  但是,如何做到“张弛有致”呢?
  我们的很多管理者在实际操作当中,尽管主观愿望是想“收放自如”来着,但真做起来则往往会“过犹不及”,还是摆脱不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要不就是绷得太紧,要不就是放得太松。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的管理者将“张弛之道”渗透到“每一天”当中去,就可以轻松地搞定它。原因也很简单,借用上述“借烟理论”来解释的话,就是说我们的管理者往往试图使用一种笨方法,即“彻底”搞定一切,“一刀切到底”的方法来进行管理。这就往往容易导致管理者自己和员工由于“坚持”的门槛太高而承受了过大“负荷”的现象。尽管我们的管理者也许会利用“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自欺欺人地将这种“高负荷”视为自己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的“高素养”。但毕竟自己也是个普通人,持续承受如此高的负荷实在是力不从心,终于有一天扛不住的时候,一切都会坍塌殆尽。所以,既然如此,就别总是过于“和自己叫板”,要学会在“日常”当中“随时地”调整负荷度。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过于为难自己与员工,反而能够做到“长长久久”,能够做到“可持续”。
  但是,“调整”也有“调整”的方法与分寸,不能乱来。决不能“猛地紧一阵儿,再猛地松一阵儿”,这样做除了依旧会带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外,还会在员工中间产生一种“狼来了”的心理暗示效应。员工会逐渐适应并麻木—没关系,肯定又是哪个领导脑袋发热了,放心,这次准又是三分钟热乎劲儿,哥儿几个扛几天也就过去了—白白地令一些好东西流于了形式,不能够真正地深入民心。因此,“调整”的分寸感一定要尽量小心谨慎地把握好。如有可能,应尽量采取“暗调”的方式,即“表面上维护,私下里调整”。比如说,你可以“嘴上”严厉,不留情面,但在实际操作中适当地睁一眼闭一眼就行(但是,为了防止“狼来了”效应的产生,你偶尔也要拿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手腕来震慑一下某些员工“想入非非”的心理)。
  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偏废哪一边都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编辑:Elaine]

推广信息
“深圳饮食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idri@szeat.net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service@szeat.net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深圳饮食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深圳饮食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广告联系:0755-83268082 邮件:service@szeat.net
主办单位 |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 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 | 深圳市巨邦企业总公司
联络函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法律声明 | 资质证书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5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