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食闻天下 > 国内新闻 > 正文
餐饮热点丨海底捞变革,末位淘汰制导致人人自危 麦当劳前景不被看好 200万开店回本至少要8年
2015年04月23日 来源:中国吃网 浏览:  

  新闻一:海底捞变革,末位淘汰制导致人人自危

  海底捞缔造了无人能及的神话,除了计件工资保证员工的积极性,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还制定出末位淘汰制这种模式对店长能力进行考核。但是这种考核方法却导致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氛围显得混乱而嘈杂。

  海底捞残忍的末位淘汰制

  海底捞将每家分店按标准分为A级B级和C级,A级店的店长拥有开拓新店的资格,而连续几个月归于C级的分店则有可能面临淘汰。

  每两个月,海底捞就会对所有分店进行考核和排名,排出最末位的20家,进行淘汰。总部会为排名的标准提供一个大的框架,就是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努力程度。张勇觉得除了这些指标能够量化,其它都是凭感觉,并且,排名不是绝对看分值的,最终决定淘汰谁,还得是总经理杨小丽和张勇来拍板。

  对店长管理能力的考核

  张勇更大的期望是多多的产出A级店和能培养出合格徒弟的A级店长--所谓能下蛋的母鸡,这意味着海底捞整体拓店能力都会相应提升。

  海底捞为了考察店长的真实管理能力,想出一个颇有意思的办法:一位A级店长可以报备推选一名手下员工徒弟当店长,开新店。总部便会要求这位A级店长离店两个月,以便总部重点监察店长和徒弟的管理能力究竟有多强。

  监察期间,徒弟拿着以前的工资,要干师傅的活,而店长师傅不能到店,顶多电话指导沟通,如果店面出现问题店长师傅自己就有被淘汰的风险。总之,在这两个月中,师傅和徒弟都能展现出自己真实的管理能力,最终,如果没有被淘汰的话,师傅就可以带着徒弟开新店了。

  “如果你个店长,带出三家新店,就是小区经理,你的徒弟又带徒弟,都是你的部队,你就是一个分公司。如果你是个店长,你退休的时候能够带一百家,都是你的。”张勇解释道,“所谓是你的就是你有管理权,有奖金,有收益权,有人事权,甚至有很大的财务权。”

  如此一来,店长的收入与他的管理及培养人的能力就这样直接挂上了钩。海底捞不用设定成为中餐第一之类的这种目标,“因为从员工到店长,到小区经理,他自己就会往上面冲,因为他也需要钱。”张勇说。

  海底捞淘汰制和人品挂钩

  在淘汰制中,张勇要在考核中为不可量化的、甚至人性中不可说的东西留出空间,这些因素虽不能摆在明面上来说,但却十分关键。

  比如一位店长努力程度虽然高于另一位,但张勇和杨小丽仍会因为前者为人不正,爱占小便宜,而将前者淘汰。

  再比如,海底捞认为婚姻是神圣的,如果一位店长有婚外情,即使能力再强,张勇和杨小丽也要另眼看待了。“这是私事,但也会影响到杨总和我的决策,但是影响到什么程度,真的是没一个标准。看感觉了。”

  淘汰制导致人人自危

  由于C级店存在被淘汰的风险,店长们就会卯着劲地想办法呆在A级和B级梯队里。以目前情况来看,海底捞的整体业绩的确上来了,但末位淘汰制也有不小的负面作用。

  有接近海底捞人士观察到,末位淘汰之后,店长之间、店与店的气氛变了。此前只考核不排名,店长们更像兄弟姐妹,还愿意互相帮衬着,排名之后,人人自危。

  首先,店长间的关系敏感起来,甚至恶化,在同一地区的门店,甚至彼此会有针对性的使出不利于对方的市场打法,反而损伤共同利益。再者,排名压力也转化到运营员工层面,以前是按规范、标准、客户满意度来做事情,而现在员工不免会在底下做点小动作,以保证完成业绩。

  张勇试图解决海底捞一直存在的绩效问题。但由于变革,目前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氛围显得混乱而嘈杂。

  新闻二:麦当劳前景不被看好 200万开店回本至少要8年

  “我就喜欢”——全球知名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的广告宣传语广为人知。但是,如果连麦当劳的特许经营商都“不喜欢”麦当劳的话,那么其就显得尤为尴尬了。

  近日,美国一项针对麦当劳特许经营商的调查显示,麦当劳与特许经营之间的关系跌至了历史低点。这项调查由美国投资公司“詹尼资本市场公司”(Janney Capital Markets)自2003年首次进行,时间长达11余年。

  该公司研究部相关负责人莱恩·基德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了完整报告,其中调查还显示,特许经营商对麦当劳未来6个月的前景展望,同样跌至历史新低。

  历史差评

  “未来看起来非常灰暗,我在卖掉我的麦当劳股票”

  这项针对麦当劳特许经营商的调查基于一个标准,受访者打出1(差)至5分(优秀)的评分。此次发布的最新半年报显示,在所调查的特许经营商眼里,对于麦当劳未来6个月的展望仅仅得到了1.81分,相比于过去的历史调查平均值2.8分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一数值仅仅在1分(差)和2分(一般)的区间徘徊。比历史最低值1.84还要低。

  一名接受调查的特许经营商写道,“未来看起来非常灰暗,我在卖掉我的麦当劳股票,特许经营商的士气目前处在了最低水平。”另一名特许经营商则称,“麦当劳系统已经崩溃。他们谈论为我们经营商削减菜单,为顾客简化菜单,但是却增加产品帮助销量,这是不会奏效的。我们(的业绩)将持续下滑并最终面临困境。”

  不仅如此,在与麦当劳企业关系上,此次的调查数值也达到了历史新低。在满分为5分的调查中,特许经营商给出的平均得分为1.48分,比历史平均值2.1分低出0.62分。一名受访者更是在调查问卷上直接写下“(麦当劳与特许经营商的)关系是我看到的最差水平!”

  多重矛盾

  菜单“太复杂”  成本压力大

  这项针对麦当劳特许经营商的调查,是在麦当劳经营商们最近与母公司举行闭门会议后进行的。

  这一会议被外界称之为“Turnaround Summit”(转变峰会)。会议中,麦当劳集团公布了公司未来的计划,包括在菜单中增加个人定制汉堡和改善食品质量等。

  然而调查报告中显示,多名受访者表示峰会简直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另有受访的特许经营商们抱怨,麦当劳的这项“新举措”对于特许经营商来说执行起来将更加“昂贵”。这项新举措将会迫使特许经营商所经营的每家餐厅,不得不花费逾10万美元的成本去执行。

  而大多数特许经营商表示,成本是目前麦当劳转变计划的主要障碍。他们表示,麦当劳大规模推广,加上下滑的销量已经使得他们破产,餐厅已经无法承担任何新的投资。

  受访者还指出“麦当劳的最大问题就在于 笨重的菜单……总是试图为满足所有人做任何事。”受访者质疑新的定制项目,因为麦当劳本身的庞大菜单已经使得服务变得缓慢。根据研究,麦当劳得来速(Drive-Thru)的等待时间达到了至少15年以来的新高,达到189.5秒,这一数字高出行业平均用时9秒。

  公司回应

  称受访者仅为1%  回避是否做出改变

  对于这项新调查,麦当劳全球媒体关系主管贝卡·哈里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美约有3100个特许经营商持有或运营麦当劳餐厅,而他们中仅有不到1%接受了这项调查。我们重视来自麦当劳特许经营商的反馈意见,并与他们保持坚固的工作关系。

  不过,记者问及麦当劳是否将听取这些意见并做出改变,调查的问题是否同样存在于海外市场,贝卡·哈里并未回应。而当记者再次追问中国市场麦当劳特许经营商的情况,截至记者发稿时并未收到任何回复。

  记者发现,此次接受调查的受访者运营着全美大约215家麦当劳餐厅,而麦当劳特许经营商运营着全美总计14000家麦当劳餐厅中的9成餐厅。

  中国落点

  特许经营门槛5年前降低

  北京至今未开放申请

  记者从麦当劳中国官方网站了解到,麦当劳全球逾35000家餐厅中80%都由当地被特许人持有及管理。而在中国,可申请特许经营的城市包括上海、深圳、惠州、泸州及成都等26个城市。目前麦当劳并未向北京地区开放特许经营申请。

  据媒体报道,2008年,麦当劳中国低调开展特许经营业务,最初只有三位被特许人。直到2010年,麦当劳才开始在江苏进行小规模试点,并将针对个人的传统式特许经营费用从800万元降至200万元。到2011年末,在麦当劳中国地区的1300家门店中,只有6家是传统的特许经营门店,占比不到1%。

  有分析称,尽管麦当劳的传统特许经营模式在欧美等国家大行其道,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加上地价变动较大,直接买地的风险很大,因此麦当劳更多地选择直营(如在中国)或模式较轻的授权发展商(如在拉美、中东等地)去进入。

  算笔账

  投资至少200万 “回本需8年”

  麦当劳官方网站显示,对于申请特许经营人的要求首先是必须准备投资的资金至少200万人民币,而且必须要以个人的名义投资,也就是申请人必须自己个人拥有足够的财力,而不允许合伙投资。

  申请人将要投入的至少200万资金是申请人购买一家成熟餐厅所要付出的前期费用(不包括餐厅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在移交餐厅前投入的资金,购置厨房设备/招牌/座位/装饰 - 实际金额会根据具体餐厅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特许入门费、保证金 。另外移交餐厅后,每月支付给麦当劳的费用则有特许经营费、系统费、广告促销费。

  麦当劳表示,特许经营合同期限通常为10年,如果在经营期内,都达到其各项标准要求,将考虑再续签。

  一位麦当劳上海加盟商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我个人保守估计,此前的全部投资回本大概需要8年,而特许经营期是10年,算下来,赚得其实没多少。这还是在麦当劳不再出现食品安全事件的前提下”。

  新闻三: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京举行

  22日,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共同主办的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北京举行。40余名国际和国内权威专家,以及400余名来自政府、企业界的高层代表出席会议,并围绕如何以建设中国食品安全产业链为目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指出,目前食品安全加上日益提升的环保问题,依然是决定现有食品企业竞争力及生死存亡的两大命门。对中国食品工业的转型与价值提升而言,2015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将展现未来5-10年的发展走向。

  与会国际食品界权威专家分享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并坦诚地对我国食品安全未来工作的重点与方向提出了建议。国际权威专家指出,中国食品安全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随着产业链建设的强化,各种隐性矛盾将更多地浮出水面,需一一面对并化解。未来,将有更深入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面临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家,在欧盟国家中发生的一系列食品污染事件也曾沉重地打击消费者对欧盟食品产业的信心。因此,各国之间需要在科学和专业领域内持续加强合作,将相关经验进行分享。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分析,2014-2015年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安全风险前移,原料污染成第一大风险,涉农企业成高危群体,但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二是食品造假已成为食品工业的毒瘤。近两年,以恶意添加为主,致人死亡的恶性安全事故已大幅降低;以劣代良,以假乱真的食品造假的诸多安全事件不断出现。三是随着中国食品原料进口增幅快速上升,供应链原料来源复杂化,管理难度加大。四是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的力度依然薄弱,“重拾信任”需要强有力的公众科普,及良好的媒体环境。中国食品安全的真实是科学家与消费者认知间仍存在较大误差。

  “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正逐步推进,但是监管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目前,以抽样检测为主的监管模式,既达不到目的,花费又高;必须改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大会发言中指出。

  陈君石谈到,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对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的盘点,可以看出消费者的认识开始趋向理性。同时要看到,我国食品产业的链条越来越长且具有复杂性,中小供应商的素质是关键挑战。要做到全产业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龙头企业的行动需要向上下游延伸。另外,食品假冒伪劣已成为食品安全议事日程的重点,尽管在专业上两者不是一回事。在国际上,食品欺诈或掺假被明确定义为犯罪,各国政府纷纷联合公安部门出台新措施。政府要增强公信力,必须重视打假。

  与会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尽管中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但基础仍需夯实,其中风险交流既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短板,也是全球食品安全的难题。“风险交流仍然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短板。”陈君石强调,新媒体利用所谓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炒作,严重误导消费者,政府往往受到很大压力。如何正确引导舆情,开展科普宣教,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此外,大会召开的“中外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依然吸引了数十家业内外媒体的积极参与。参会专家指出,强化“和平时期”的风险交流和公众科普。远比危机到来时的“危机公关”更有效。而随着媒体与专家沟通的深入,目前主流媒体的已趋于理性,2014年对食品安全的报道量减少30%。

[编辑:Elaine]

推广信息
“深圳饮食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idri@szeat.net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service@szeat.net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深圳饮食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深圳饮食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广告联系:0755-83268082 邮件:service@szeat.net
主办单位 |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 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 | 深圳市巨邦企业总公司
联络函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法律声明 | 资质证书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5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