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食闻天下 > 国际新闻 > 正文
星巴克七年转型互联网+ 借“第四空间”浴火重生
2015年08月24日 来源:联商网 浏览:  

  今年,“互联网+”的说法开始在国内广为人知,随之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转型、创业热。然而,向“互联网+”转变的过程却往往并非如这个概念的传播一般迅速、轻松。作为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星巴克从七年前的金融危机就开始规划属于自己的转型之路,现如今,之前的努力所带来的各种成果才不断涌现,真正实现了“凤凰涅盘”。今天,小编就将为你剖析从“第三空间”向“第四空间”,星巴克走出了怎样的一条转型路。
  不久前,星巴克宣布将和纽约时报在客户端展开新合作——从明年年初开始,每一个星享卡会员都可以在星巴克App上免费阅读纽约时报了!
星巴克七年转型互联网+ 借“第四空间”浴火重生
  这新闻可能会让你觉得很新鲜,但事实上,同新闻界合作对于星巴克来说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跟纽约时报的关系更是不一般。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纽约时报都曾独霸星巴克美国各分店的报刊架——到了2010年,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才陆续同星巴克建立伙伴关系,为顾客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纸质刊物选择。由于很多顾客在等待咖啡或一个人享受早餐时喜欢读报解闷,所以店内出售报纸的合作方式为双方带来了更大的用户群体以及颇丰的收益。
  不过在这个智能手机称霸的无线时代,传统的合作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星巴克的定位在一步步地从打造舒适美好的物质空间到实现“线下到线上的完美结合”转变。尤其是从星巴克的七年历程来看,此次同纽约时报的新合作,更是完美地嵌入到了星巴克努力从“第三空间”向“第四空间”的转型计划中。
  1、什么是“第三空间”?
  美国的社会学家欧登伯格率先提出“第三空间”(Third Place)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独立于住所和办公室之外的社会空间。作为家庭生活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缓冲地带,“第三空间”一直在都市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从1971年建立到21世纪初,如何从细节入手打造一个供人们休闲的“第三空间”一直都是星巴克发家和发展的核心。相比于公共图书馆、酒吧等传统的“第三空间”典范,星巴克的优势不仅在于它生来就有了咖啡这个略带浪漫小资情调的标签,更在于其通过店内装潢设计、明暗搭配等元素营造出的温暖、自由的休闲体验。加上较为低廉的价格,星巴克带来的冲击力极大,甚至曾一度改变美国人在自家煮咖啡的生活习惯,为人们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和交往提供了更多契机。
  2、为什么要打造“第四空间”?
  多数的重大的改革都是被时代的发展趋势倒逼出来的,而星巴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敏锐的嗅觉和坚定的执行力。2007年,星巴克单店销售额出现了多年以来的首次下滑。2008年,受到金融风暴、竞争对手的冲击以及传统用户需求饱和等原因的影响,其股价竟直接下跌超50%,缩水到2003年的水平——而那时星巴克的分店数量仅是2008年时的一半不到。
  情急之下,星巴克在2008年重新请回创始人霍华德作CEO,试图力挽狂澜。眼光长远的霍华德在当时就看到了O2O发展的巨大潜力与趋势,当即决定在星巴克领导层设立专门的网络数字化领导小组,并试图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加速星巴克和互联网的融合,在已经成型的“第三空间”的基础上力求实现线上体验和线下体验的融合,打造专属于星巴克的“第四空间”。
  从目标的设立到现在的七年里,关于星巴克引进新技术、嫁接前沿媒体的新闻层出不穷,而打造“第四空间”的尝试也愈发显示出它强大的魅力与惊艳的效果。今年第三季度,星巴克股价更是一度创下历史新高,相比2009年初涨幅竟超1300%,算是实现了七年磨一剑,实现浴火重生。
  3“第四空间”如何打造?
  纵观近来星巴克的发展动向,刺猬君将星巴克打造“第四空间”的方式分成了两种:“附加式”和“延展式”。
  1. “附加式”打造模式——在“第三空间”基础上,丰富“线上”体验
  想把你上网的时间转换为你在这里的消费,星巴克做到了。
  1)你享用的不仅是咖啡,还有——无线网络
  早在2010年,星巴克就开始在美国各门店与雅虎合作,尝试在店内建立WIFI服务,让顾客们在店内同朋友聊天、读报、喝咖啡的同时,无限制使用无线登陆各大免费或付费网站。这在现在这个连路边烧烤摊都有WIFI的时代看来,实在没什么出奇。但在2010年的环境下,星巴克提供的免费无线服务不但领先于其他竞争者,更进一步丰富了顾客的实体店体验,当然,也成功将不少一开始只是想蹭个WIFI的新客人变成了它的忠实顾客。
  2)玩手机到没电——没关系,我们提供无线充电,再坐一会儿吧
  今年初,星巴克跟Powermat合作,在美国部分门店尝试推出无线充电功能。顾客的手机没电时,只需将手机连上星巴克提供的充电圆环,咖啡桌固定的感应区就可以给手机充上电了。对于每个“手机电量剩10%会死星人”来说,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它不仅大大解决了各种低头弯腰抢插座的尴尬,还能令你在星巴克逗留得更久——没准儿过一会儿你就想再来一杯咖啡了呢。更妙的是,Powermat可以自动收集店内每个充电点的具体位置、充电频次以及时长,帮助星巴克进一步通过分析用户的座位选择喜好、手机使用习惯来有针对性地扩大营收。
  3)着急上班?没关系,提前用App下单吧
  随着越来越多类似咖啡馆的兴起,人们对于星巴克曾经打造的“第三空间”的需求日益接近饱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星巴克越来越被人们视作是遍地开花的快餐式咖啡厅,其咖啡也逐渐扮演起一种“上班路上拎一杯”的临时充饥品形象。虽然,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星巴克不断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大力开设新的分店,但依然受传统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其单店销售额有很大下降。
  面对这样情况,星巴克决定借助其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2014年底,星巴克已经在美国拥有1300万的App使用用户),果断转型出击:从今年3月开始,经过几个月试点运行的“手机下单以及支付”业务开始在美国各地几百家门店推广。在星巴克App内,人们可以通过绑定自己的星享卡随时下单,到了门店之后通过扫描手机账单二维码直接支付取餐,大大节省点餐及排队时间。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仅是满足了快节奏上班族的需要,也可以在总体上加快星巴克的客流速度,营造更加宽敞舒适的用餐环境,同时也令那些不使用App的顾客受惠。星巴克甚至还称,未来有可能推出送货上门服务。
  乍一看,这些转变似乎和它最初力图打造的“第三空间”体验式运营方式南辕北辙,但正是因为星巴克不自怜,不固步自封,依据市场灵活调整应对战略的决断性才真正令其成为转型典范。
  2. “延展式”打造模式——在“第三空间”之外,进行跨界尝试
  现在的星巴克logo,已经去除了“coffee”的字样,这意味着它将大胆向其他领域发展。它的雄心很大。未来,星巴克将不仅仅是一家咖啡厅,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生活方式。
  1)除了看纽约时报,在美国,听歌、打车可能都将同星巴克扯上关系
  今年5月,星巴克宣布与着名的在线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合作,将Spotify的音乐引入门店以及星巴克App当中,令会员们随时随地播放Spotify提供给星巴克的正版音乐。除此之外,Spotify还将专门在其网站设立“星巴克音乐”板块,收录近20年来星巴克门店曾经使用过的音乐,开放给所有Spotify的用户收听。与此同时,Spotify用户也将有机会获得星巴克会员积分。
  除了跟Spotify合作,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星巴克还将美国一大打车应用“Lyft”纳入到合作伙伴范围内。这样,不仅Lyft的签约司机可以立刻升级为星巴克金牌会员,使用Lyft打车服务的乘客也可凭借Lyft打车记录积累星巴克会员积分,甚至利用星巴克会员卡给司机小费。
  2)从零售向媒体内容制作转型——星巴克还试图跻身影视行业
  今年3月,华盛顿邮报资深战地记者Rajiv Chandrasekaran在国外社交网站推特上宣布,自己将“离开华盛顿邮报去跟星巴克一同成立一个记录社会变迁的媒体公司”。据称,双方将共同合作,通过拍摄一些电视、电影纪录片,记录同星巴克品牌相关的社会大事。从零售到内容制作,星巴克的转型魄力确实很大。
  总结:
  在现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空间的定义也与原来有很大不同。从以实体咖啡馆为基础的“第三空间”到以互联网、智能手机为助力的“第四空间”,星巴克的转型之路足足走了七年——虽然长,但目标明晰;虽然慢,却步步为营。这样的布局和心态,或许对于时下“互联网+”大潮之下,一批又一批转型和创业大军们,多少有一些借鉴之处。
  (来源:刺猬公社 作者:郭雅楠)
 

[编辑:Elaine]

推广信息
“深圳饮食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idri@szeat.net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service@szeat.net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深圳饮食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深圳饮食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广告联系:0755-83268082 邮件:service@szeat.net
主办单位 |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 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 | 深圳市巨邦企业总公司
联络函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法律声明 | 资质证书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5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