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经营管理 > 厨房管理 > 正文
挑战职业厨师?国内中餐首家“数字化厨房”上岗
2015年01月20日 来源:网络 浏览:  
能压缩成本便于扩张
        “首先是被‘逼’出来的!”家和宴总经理张斌说,这一“逼”逼出了新想法。
        张斌,上海人,父母于1978年开饮食店,是上海第四家私营饮食店。因为这个缘故,张斌后来读了餐饮专业。毕业后,跑过不少“大码头”,也就是大的餐饮连锁企业。
        “食材,房租,工资,几乎所有的成本都在增加,唯一没有怎么变的是餐标。”去年,张斌看到,一些知名的中餐连锁,如真功夫、小肥羊,都不同程度遇到了成本瓶颈,“门店减少,大幅缩水”。
        不同的景象是,洋快餐却越扩越大,肯德基、麦当劳平均每年扩张500家门店,去年,这个扩张速度没有变。“我拉儿子上街吃中餐。他说,不去,就要吃洋快餐。考试考好了,我问他要什么奖励,他说,吃洋快餐。这样下去,我们下一代就没人吃中餐了。不吃中餐,我们还有什么民族的餐饮文化!”
        中餐为什么敌不过洋快餐?张斌的答案是,中餐没有产业化。“餐饮做不好,所有下游产业链都弱。洋快餐用到的农产品原料,比如鸡,它的价格品质数量就稳定。而洋快餐用不到的,比如猪肉,价格就起伏不定。”
        中餐如何产业化?张斌的想法是,首先要来一场“厨房革命”,减少厨房的人为因素,让食品安全可管可控,并实现菜肴制作各个环节的标准化。
        经过与德国朋友交流,张斌发现,一些洋快餐及中式快餐,使用的多是德国餐饮设备。“不过,只是零星的,缺少整体的引进。” 就这样,张斌萌生了整体引进德国厨房设备的想法。去年底,这些设备进入“家和宴”,开始了试运行。
挑战职业厨师?国内中餐首家“数字化厨房”上岗
“数字化厨房”改变了什么?
效率提高了,厨师变“文气”了
        “数字化厨房”试图改变什么?与传统厨房相比,“数字化厨房”又改变了什么?
 
面积小了2/3,效率提高3倍
        “‘数字化厨房’处处体现了科学化、集成化。”张斌说,首先看布局,传统厨房是一种平面布局,而“数字化厨房”则是立体布局。
        传统厨房的布局是三条线,即炉头、打荷、切配。如果按“家和宴”450人的就餐要求,需要3组灶台、6个炉头,长度达8—10米;打荷线与切配线与灶台工作线长度一样,所以占用空间变大。“我们的‘数字化厨房’占用面积仅20平方米,是传统厨房的三分之一。”
        “数字化厨房”的立体布局分三个层次,上层是吊架层,摆放器皿和保温设备,中层是产品和原料,以及高度集成的设备,下层是冰箱。
        其次是烹饪方式的改变。传统厨房是利用一种设备进行按部就班的烹饪,比如用锅,一个厨师要挨次操作下列程序:滑油—洗锅—烧锅—淋油—下菜—出锅—再洗锅。“数字化厨房”则是一个厨师用多种设备烧一个菜,实现流水作业,而且没有滑油淋油,也没有洗锅,速度是传统烹饪的3倍。
        “数字化厨房”共有6台烹饪机器,每台机器的内部空间尺寸都是一样的,这样就保证了JN盘在每台机器中能百分之百地利用空间。同时,这6台机器紧挨在一起,长度为6米。“这背后也有数据的科学性,正常人的臂展是1.4米,一个人管控3台机器,两个人就可以完成整个烹饪过程。”
        “‘数字化厨房’不仅是烹饪菜肴的数字化,还有基于科学与效率的厨房布局、机器设备的数字化。”
 
挑战职业厨师?国内中餐首家“数字化厨房”上岗
 
在“数字化厨房”中,安全管理和标准化如何实现?
        “安全管理与标准化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张斌介绍,食材被采购回来后,经过粗加工,就被装入进口的食品盒,然后贴上色标,色标分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保存时间是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干货贴上72小时色标,生蔬菜贴上48小时色标,肉类贴上24小时色标,“超过时间一律倒掉。精加工后,也就是烹调后的菜肴,也要贴上色标。”
        食品分类储存,这既是标准,又是安全控制。生食储存在透明材质容器内,半成品和熟食则储存在食品级不锈钢容器内。
        而机器的使用,减少了食品与厨师身手的接触,所以不易污染。
 
“熟”的标准不是100℃
        烹饪也有6台机器,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标准和安全保障?根据国际标准,“熟”的标准是,食品中心温度为74℃,食品安全危险区是60℃—71℃,这个区域的温度,细菌会快速生长。
        “谁能如此精准地控制这样的温度?厨师吗?不行!只有靠设备。我们所有的热加工食品,温度都是85℃,之所以将温度标准提高,这不仅考虑了安全,也考虑了食客的口味,因为扬州人爱吃热食。”张斌说,“数字化厨房”不仅科学地控制食品加工温度,还控制环境温度,“我们厨房温度始终保持在18℃。”
 
厨师变成了脑力劳动者
        “你看不到传统厨房的脏乱差,你也看不到厨师的不良习惯。因为有了储存分类,你无法胡乱摆放,设备要求你按流程操作,你的行为无法不规范。”黄忠深有感触。
        “现在,中餐店有几家敢敞开厨房?如果说得太透、看得太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就会不放心、不相信。”张斌说,“数字化厨房”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厨房的印象,不仅如此,“下厨也不再是繁重的体力活,厨师有了尊严。”
        因为正在试运行,家和宴厨房只有7个员工。“正宗的厨师就两个,其余五个都是大学生,操作和维护设备。”
        王建坤,在读研究生,曾任知名中餐连锁“大娘舅”的副理。“听说了‘数字化厨房’,以前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编辑:Elaine]

推广信息
“深圳饮食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idri@szeat.net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service@szeat.net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深圳饮食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深圳饮食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广告联系:0755-83268082 邮件:service@szeat.net
主办单位 |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 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 | 深圳市巨邦企业总公司
联络函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法律声明 | 资质证书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5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