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文化 > 饮食杂谈 > 正文
五月五风和角粽香
2005年06月09日 来源:香港商报 浏览:  

 

     又是一年五月五,四海粽飘香,中国人吃粽子吃了两千多年,从东汉的碱水粽到宋代的艾香粽,从明代的猪肉粽到清朝的火腿粽,越吃越有口福,越吃越有滋味,越吃越花样百出。

 

     并非源自屈原

 

     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土记》云:‘仲夏端午,烹 角黍。’200年后,南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泊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

 

     其实,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它的起源说法很多,最让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说,就是50万年前用火煮熟食物时,为了适口,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煮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春秋时期,古人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称‘筒粽’。

 

     晋朝成为端午食品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概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IDRI]

推广信息
“深圳饮食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idri@szeat.net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service@szeat.net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深圳饮食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深圳饮食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广告联系:0755-83268082 邮件:service@szeat.net
主办单位 |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 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 | 深圳市巨邦企业总公司
联络函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法律声明 | 资质证书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5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