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文化 > 饮食杂谈 > 正文
五月五风和角粽香
2005年06月09日 来源:香港商报 浏览:  

     东汉末年,我们的祖先用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到了晋代,粽子正式成为端午节食品,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千年发展品种丰富

 

     到了南北朝时期,杂粽出现,粽子的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唐代元稹的‘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写出了粽子的味道和形式;唐代温庭筠的‘瓯闹渔歌响,风动角粽香’,就表明了粽子在那时已成为民间过端午节的普遍食品。

 

     宋代则出现了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苏东坡诗云:‘时于粽里见杨梅’。这时还出现了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的广告,说明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了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清代出现了‘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叶包糯米,但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碱蛋粽等等。

 

     造型各异材料不同

[编辑:IDRI]

推广信息
“深圳饮食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idri@szeat.net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service@szeat.net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深圳饮食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深圳饮食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广告联系:0755-83268082 邮件:service@szeat.net
主办单位 |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 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 | 深圳市巨邦企业总公司
联络函 | 联系方式 | 公司介绍 | 法律声明 | 资质证书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深圳市美食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5566号